您當前位置:主頁 > 新聞中心 > 油罐車行駛途中如何安全變道?
油罐車行駛途中如何安全變道?
油罐車行駛途中安全變道,這絕對不是打個轉向燈然后轉動方向盤那么簡單。
一個完整且安全的變道流程,可以概括為“打燈、看鏡、再回頭”。
第一步,打轉向燈,而且一定要提前打,至少提前三秒鐘。
這三秒鐘不是給自己看的,是給您后面和側面車道的司機看的,相當于您在用一種通用的“汽車語言”告訴別人:“喂,朋友,我準備要變道了,請您注意一下。”這給了別人一個充分的反應時間,來判斷是該減速讓您,還是保持速度。
如果您是打了燈立刻就變,在別人看來這是一種非常突然和不禮貌的行為,很容易引起誤判,造成危險。
第二步,看后視鏡,這里包括車內后視鏡和車外后視鏡。
先看車內后視鏡,能幫您大致判斷后方車輛的距離和速度,對整體情況有個把握。
再看要并入車道那一側的車外后視鏡,能更清楚地看到側后方車輛的情況。
但后視鏡并非萬能,它是有盲區的。
這就引出了最關鍵的第三步:快速扭頭。
在我們的駕駛座旁,車門和后窗之間的那根柱子,也就是B柱,會形成一個不小的視野盲區。
一輛摩托車、一輛電動車,甚至一輛跟您并排行駛的小汽車,都有可能完美地藏在這個盲區里,您從后視鏡里是完全看不到的。
所以在您確認后視鏡安全,準備轉動方向anp盤的最后一刻,一定要快速地、小幅度地扭頭往側后方瞥一眼。
這個動作花不了您零點幾秒的時間,但它能百分之百地消除視覺盲區,是您變道安全的最后一道,也是最可靠的一道屏障。
尤其是在多車道的高速公路上,一個小小的回頭動作,可能就避免了一起嚴重的車禍。
然后是跟車距離的問題,這也是城市里追尾事故最主要的原因。
到底跟多遠才算安全?
很多人習慣用“幾米”或者“幾個車身”來衡量,但這其實并不科學,因為在不同速度下,安全的距離是動態變化的。
這里向大家推薦一個國際通用的,而且非常簡單實用的方法,叫“三秒法則”。
具體操作是,您在行車時,可以找一個路邊固定的參照物,比如一棵樹、一個路牌或者一座天橋的影子。
當前車的車尾通過這個參照物時,您就在心里開始默數:“一千零一,一千零二,一千零三”。
如果您數到“三”的時候,您的車頭才剛剛到達這個參照物,那么恭喜您,您和前車的距離是安全的。
如果您提前到達了,那就說明跟得太近了,需要適當松開油門,拉開一些距離。
這個方法的妙處就在于,它把復雜的距離問題,轉化成了簡單的時間問題。
車速快的時候,三秒鐘您開過的距離就長;車速慢的時候,三秒鐘的距離就短。
它自動幫您計算出了一個隨速度變化的“安全氣泡”。
這三秒鐘里,包含了您的反應時間、車輛的制動時間,還給您留出了一部分應對意外的安全余量。
尤其是在雨雪天氣,路面濕滑,剎車距離會大大延長,這時候,您甚至應該把跟車時間延長到四秒甚至五秒,才能確保萬無一失。
再來解決一個讓很多新手頭疼的問題:怎么精確判斷車頭右前方的位置,避免在窄路會車或者停車時發生刮蹭。
很多人開車,尤其是對自己車身尺寸不熟悉的時候,在通過一些狹窄路段時總感覺心里沒底,生怕蹭到。
其實,我們可以通過一個小練習,給自己的車頭角裝上一個“虛擬的瞄準點”。
您可以找一個空曠安全的地方,在車頭右前方不遠處放一個空的礦泉水瓶或者紙箱子作為障礙物。
然后,您坐到駕駛座上,先調整好自己平時最習慣的坐姿,這一點很重要。
接著,您就慢慢地把車往前開,同時眼睛要一直盯著那個障礙物,仔細觀察,當這個障礙物在您的視線里即將要被引擎蓋擋住消失的那一刻,它的影像和您車內或者車頭的哪個位置是重合的。
這個位置可能是在引擎蓋上的一條筋線,也可能是雨刮器的某個點。
您要牢牢記住這個點,它就是您車頭右前角的極限位置參考點。
多練習幾次,把這個感覺刻在腦子里。
以后再遇到窄路會車、過限寬墩、或者靠邊停車的時候,您就可以用這個“瞄準點”去對準旁邊的障礙物。
只要障礙物在您這個參考點的外側,您就可以放心大膽地通過,絕對不會蹭到。
這個技巧能極大地提升您對車輛的操控信心,讓您在處理一些精細操作時游刃有余。
下一篇:沒有資料